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,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,自2016年12月1日起,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新规正式实施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》(银发【2016】302号)。
那么,对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账户,新规施行后,Ⅰ、Ⅱ、Ⅲ类账户的不同之处您了解吗?
可以看到,具有完全功能的账户只有Ⅰ类账户,也只有此类账户具有取现、大额转账的功能。而这两项功能正是最容易引致信息泄露、金融诈骗的,对这类账户采取的安全措施应该最严,其用途应该加以限制。而Ⅲ类账户支付额度低,余额低,比较适合零星的、小额的支付,如网购等。
按照账户使用目的不同,个人的银行账户可分为以下四类,其规划如下:
一、工资账户
工资账户一般设置为Ⅰ类账户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个账户是主要的收入来源,应该作为一个“临时性金库”存在。这个账户需要完成与Ⅱ类账户、Ⅲ类账户的关联,实现对这些账户“供金”的任务,同时完成日常现金支取的功能。因这个账户经常支取、关联账户过多,并不适于积累资金,仅作过渡使用。
二、传统金融产品投资账户
传统金融产品的投资一般通过证券公司、商业银行、保险公司完成,因交易金额一般较大,交易对手账户安全性又较高,推荐使用Ⅰ类账户。由于投资是分类的,建议按照投资标的分账户管理,方便核算每类投资的盈亏,如场外基金投资用一个账户,股票投资和场内基金投资用一个账户,保险投资用一个账户。对于某些投资金额不大的类别,也可以选择Ⅱ类账户。这些账户有两个作用,一是投资金融产品,二是完成资金积累。
三、网购账户
网购账户是风险较高的账户——因为网络上泄露信息比银行柜面、ATM、银行官方APP更容易,故推荐使用Ⅲ类账户。如果网购金额较大,可用多个Ⅲ类账户,对不同的网购平台使用不同的银行账户,化整为零。
四、互联网金融投资账户
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大于传统金融投资风险,建议根据投资金额不同采用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,如使用Ⅱ类账户,则关闭提现功能。此外,建议每一个平台一个单独的账户,方便核算盈亏。